知识回顾:
1、stp的切换:
1)接口的up/down,到转发,需要等30秒
discard(RSTP的状态包含:disable,blocking,listening)
||
Forwarding delay 15秒
||
lerning
||
Forwarding delay 15秒
||
Forwarding
2)直连链路,切换备份,需要等30秒
discard(RSTP的状态包含:disable,blocking,listening)
||
Forwarding delay 15秒
||
lerning
||
Forwarding delay 15秒
||
Forwarding
3)非直连链路故障,阻塞到转发,需要等30/50秒
标准:50秒 ,30秒(华为)
如果SW2和SW3之间发生拥塞,SW2收不到SW3bpdu,无论华为和标准都要50秒
RSTP快速生成树为什么切换这么快?秒切?
一、端口角色变化
1、DP:designated port:指定端口,转发数据,发bpdu
2、RP:root port:根端口,转发数据,收bpdu
3、阻塞:既不是根端口又不是指定端口将会被阻塞,不转发数据,收bpdu
4、AP:alternate port:代替端口:代替RP,收到对方更优的bpdu
5、BP:backup port:备份端口:备份dp,收到本方更优的bpdu
=====为快速切换创造了条件和可能性
6、EP:edge port(port fast):边缘端口,是一种特性,不是端口角色
特性:
1)跳过listhing和learing,不进行stp计算,直接进入转发状态
2)EP端口一旦收到bpdu,失去EP功能,变成正常STP端口
3)EP端口不受“sync(同步)”的影响
4)EP不会触发TC(拓扑变更机制)
5)EP不转发TC(拓扑变更机制)
6)EP不受TC影响
二、端口状态:
端口状态 | STP | RSTP |
---|---|---|
Disable Blocking Listening forwarding | Discarding Learning forwarding |
三、BPDU的发送方式
1、STP bpdu的发送方式:
root根交换机产生configuration(配置BPDU),由DP端口发送出去其他非根交换机的RP收到配置BPDU,再由DP进行转发
交换机最多7层,max-age=7*2+3*2
2、RSTP BPDU的发送方式:
RSTP的BPDU在STP bpduj基础上进行升级为RST/MRST BPDU
并不是只能由根产生,每个交换机都可以产生RST/MST BPDU
Max-age ==>hold = 3*2=6秒
hold = time-factor(时间因子默认3)*3*2=18秒 华为
四、link-type链路类型(STP没有)是RSTP快速切换(秒切)前提:P2P
auto(default)
p2p—————–条件—————–全双工—满足条件快速切=秒切
non p2p————条件—————–半双工—正常切换=30秒
手工配置
intface g0/0/1
stp point-topoint force-true —-强制为p2p
stp point-to-point force-false—强制为non p2p
五、RSTP BPDU Flag字段进行扩展—————为后面PA机制做准备
端口状态 端口角色
Bit5 Bit4 Bit3 Bit2
0 0 1 1 =DP discarding
0 1 1 1 =DP learning
1 1 1 1 =DP forwarding
1 1 1 0 =RP forwarding
六、快速切换:
1、连接终端的接口默认等30秒
EP可以秒切
2、直联链路切换,stp要等30秒
RSTP,AP切RP,秒切
3、非直联链路故障,导致本交换机切换,标准等50秒,华为30秒
RSTP本身无法判断,借助P/A机制进行切换
七、P/A机制(主动协商),对比STP被动等待
当链路发生变动时,会发生同步
1、为什么要同步?
防环
2、什么时候触发同步?
当P/A结束,发生同步
除非是相同的交换机链路修改
3、同步的影响?
未设置的EP的根端口会进行30秒参与同步,如果终端未设置EP,会影响业务。
PA的场景:
1、非直连的切换
2、初始化